智能写作-让人工智能写科幻剧本:这本身就很科幻

编辑:pitaya02        日期:2020-09-21

伦敦科幻电影节(Sci-Fi London Film Festival)每年四、五月都会举办一次名为“48小时电影创作挑战”(SFL 48 Hour Film Challenge)的活动,参赛者必须根据比赛小组提供的随机名字和一小段对话写出一段不超过1500字的剧本,并拍摄。今年的选秀节目中,有一部很有意思的作品,来自纽约的导演 Oscar Sharp和他在纽约大学 AI研究所的同事 Ross Goodwin,他们用人工智能(称之为 Benjamin)创作了一个剧本,并在48小时内完成了它。虽然这部作品引人注目,但由于 Benjamin在投票过程中的“欺骗”(lol),它没有赢得该赛事的冠军,甚至没有获得前三名。依我看,这根本就是不公平的,因为用人工智能来写剧本(并且投票表决)本身就已经足够科幻了。火龙果智能写作

Sunspring - A Sci-Fi Short Film Starring Thomas Middleditch

视频

(B站配有英文字幕)

不管怎样,我认为这段9分钟的短片是没有办法通过图灵测试的,也许每一个能够持续阅读9分钟以上内容的人都会有同感。Benjamin所写的剧本,比起我们在科幻小说中塑造的电子情人(Her)和机器人小孩(AI), Sunspring并不称职,用“荒诞荒谬”这四个字来形容更恰当:情节是支离破碎的,台词虽然完整,却令人不知所云,我们只能勉强理解为一种超现实的三角关系,似乎牵涉到爱情,并能断定与谋杀有关,感觉 Cult也参与其中。

(Benjamin的真容)

本杰明(Benjamin, LSTM)是一种建立在长时间记忆(LSTM)和科幻影视文本基础上的神经网络模型(由时间递归神经网络(RNN)衍生而来),这一模型也被广泛应用于文本识别中,我们在网络上看到的一些自动生成古风诗词的应用都使用了这一模型。

为训练 Benjamin, Goodwin在模型中输入了大量80年代到90年代的科幻电影剧本, Benjamin把文本分开,并学习预测文本之间的联系。与 MarkovChain相比, LSTM算法能够生成更多“原创”的句子和段落,而不只是根据数据库的内容随机抽取和拼接句子。Benjamin通过 LSTM算法,学会了戏剧文本的写作结构,学会了“创造”一种既有台词又有动作描述的戏剧。但这种模式仍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无法学会产生合适的名字,这可能是因为文本中的人名不如其他词汇那样可预测,而古德温把所有的人名都转换成首写字母,所以本杰明写下了剧本中的人名 H、H2和 C。实际上, Benjamin的原稿有两个 H,可见 Benjamin在命名上仍然存在着混乱, Reddit上有人认为这是因为 LSTM模型“记忆记忆”有限,拥有程序记忆,而缺乏情景记忆。在将许多科幻小说文本与代号联系起来的同时, Benjamin这样的名字仍然很有未来感。火龙果智能写作

为与 Cult科幻微电影相映成趣, Benjamin专门研究了25,000首乡村歌曲,当然, Benjamin只研究了其中一首。LSTM比剧本创作更擅长于诗歌创作和日常对话交流,无论是仿唐诗,还是仿莎翁台词,第一眼看起来就像是一回事,虽然逻辑有点怪异,但却不失一点艺术性,而且我知道将“艺术性”一词用在电脑生成的文字上还是有争议的,但是我愿意把它称为赛博朋克与存在主义的一个会师。

当读 Benjamin写的剧本并回答一些问题(甚至还接受了Si-Fi London的采访)时,我甚至有点喜欢 Benjamin的语言风格,这种语言风格酷似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荒诞派戏剧,很多人在观看这部短片时都会提到贝克特的《等待戈多》,我认为这是对 Sunspring的一种赞扬。

谈到荒诞派戏剧的诞生,我们要追溯到布莱希特“间离效应”的戏剧理论、阿托尔“残酷戏剧”理论中混乱颠倒的语言逻辑,以及萨特和加缪的存在主义思想。从哲学上说,荒诞(absurd)一词原指音乐中的“失调的音调”,被引申为人与生存环境的脱节,其产生和流行的背景一般可归结为人们对宗教神学和工业社会的双重失望,加缪曾经描述过“荒诞感”的产生,“一旦宇宙中的幻象和光明消失,人就感觉到自己是个陌生人,他成为了一个无法挽回的流放者,因为它剥夺了对失去家乡的回忆,而同时又缺乏对未来世界的希望。这个段落完全可以用来解释本杰明的存在:没有父亲,没有母亲,无家可归,堆积如山的语汇,却没有过去和未来。Benjamin再次以某种方式重振荒诞感,还有什么比把人工智能称为“局外人”更合适呢?

解读一篇由人工智能创造的文本(对,我还是愿意称之为“创造”),也许这和理解随机产生的星座过程一样不可信,但荒诞感本身就是值得理解的。

虽然剧本中的每一句话都很奇怪(除了恰如其分的 I don’ t know),但也有不少字句充满奇怪之美,足以触动某些人的神经。很大程度上,当然也要归功于这部短片中几个演员的出色表演,女主角最后一段独白(还是不知道在说什么)特别让人动容。特别是" he looks at me and he throws me out of his eyes."(他看着我,又把我从他的眼睛里移开),简直是一首诡异而令人心碎的诗。火龙果智能写作

对这部短片的评价,也出现了一种两极分化的趋势。部分评论认为这仍然是人工造成的,称不上智能,这种依赖于统计和计算机科学的快速拼接是无法归入艺术创作的范畴的,与人类创造的科幻文本有着天壤之别。在另外一部分评论中,他们把这部短片与荒诞派戏剧和艺术品相比较。它将人工智能分为弱人工智能和强人工智能,弱人工智能不能真正理解和解决问题,而强人工智能可以完全等同甚至超越人类。而且令人生厌的是,我们现在也不能精确地判断,本杰明到底是学会了写剧本,还是写出了机器“心声”,还是仅仅根据积累的语汇和语法逻辑,随机地拼凑出了一些像咒语一样的无关字句。

而且本杰明的“爹”,古德温,也非常维护着自己孩子的创造力。古德温宣称,许多文字(如戴维·林奇的电影、鲍勃·迪兰的歌曲、莎翁的戏剧)是相当晦涩难懂的,但这并不妨碍人们对它们产生共鸣,而本杰明所写的内容与这些作品并无二致。我对此表示怀疑,但我并不否认本杰明的创作能力,更不否认人工智能制作剧本的重要性。谈到文本的阅读和理解,这一行为本身就与阅读/观察者本身有关,正如萨特所说,阅读是一个“预测和期待”的过程,而阅读/观察者同时也是文本的创造者。对这些看似无意义字句的解读,更可能带有个人情感色彩,这正是荒诞主义文本(以及所有晦涩难懂的文本)的乐趣所在,当然,这也增加了文本分析的难度和不确定性。

鉴于本杰明已经“阅读”了这么多科幻小说的文本,这本书实际上是一面镜子,反映了人类创作的科幻小说(或者说科幻文化)。文本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词语:“I don’ tknow”,“What do you mean?”在拟人化之后,我几乎看到了 Benjamin一脸茫然的写着剧本,一本正经的装模作样,然而,无知本是常态,大多数科幻小说文本都充满了人们对未来环境的疑问和困惑,也许可以认为 Benjamin捕捉到了人们对生存本质的困惑。此外,文字中的人物关系也相当诡异,事实上,文字并没有强调三个人物的性别(也许身份本身也是如此),但是读者可以勉强地将其视为一种三角关系(尽管这可能是源于一种刻板印象),三个“人”(姑且说是“人”)之间充满了一种迷幻的戏剧张力,并令人想起阿西莫夫《神的自我》中的平行世界中的正统三角关系,三个人之间似乎随时都会开战,接着是一段深情告白/陈述,尽管完全无法猜出其中的逻辑,但却让我仿佛看到了我们编剧的套路,情感渲染的结构几乎完全相同。

还有一个我们不能忽视的问题:本杰明应该算“作者”还是“工具”?正如乔布斯所说的那样,“Creativity is just connecting things”, Benjamin也算得上是一个完美的创作者,它至少以一种令人难以置信的方式把一些完全不相关的东西联系在一起:例如,“他坐在地板上,身处星空中”,“他从嘴里吐出眼睛”,很难想象一个有逻辑的人会写出这样的话。本杰明的设计师罗斯·古德温对此解释得很有道理,他认为这部短片是人类与机器的一次合作,如果没有人类导演和演员们的精湛理解和演绎,这段1500字左右的剧本真的只能算是一派胡言。尽管我们无法期望将来的每一出戏都是由机器完成,但随着自然语言处理模型的不断完善,偶尔的合作还是很有意思的。当然,我想我们现在也完全不用担心人工智能会夺走我们的工作机会,在那之前,我们还不如好好思考一下我们自己的电影工业化进程以及文本输出:虽然本杰明并不一定知道他在写什么,但是当我们写的时候,我们真的能够确定他在写什么吗?

火龙果智能写作是全球第一款中英双语语法检查校对产品,运用火龙果智能写作技术进行错别字文本校对,除错别字校对以外,还可以对语法、标点等进行校对。

火龙果智能写作官网https://www.mypitaya.com

积极拥抱变化,才能更好的应对这个时代


智能写作-人工智能(AI)写作产品解决的痛点及发展方向